12月6日,beat365官方入口副院长、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钟韵教授在《深圳特区报》发表题为《携手探索深港合作高质量发展模式》的理论文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内容,携手探索深港合作高质量发展模式。
《深圳特区报》刊登钟韵教授采访文章
以下为报道原文☟
携手探索深港合作高质量发展模式
(12月6日《深圳特区报》)
钟韵
重大合作平台对促进粤港澳融合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图为“深港合作——共建国家“一带一路”服务平台和国际航运、贸易中心”主题论坛现场
提要
如何善用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机遇,通过合作打造深港地区新的竞争优势,携手促进区域产业链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将是深圳与香港产业高质量合作发展亟待探索的新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
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将给予三个“全力支持”,希望香港“不断增强发展动能”。
香港增强发展动能的过程,是主动对接“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的过程,这无疑亦是深圳与香港携手深度合作发展的过程。新发展阶段强调经济发展方式由传统追求速度的模式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深港两地的产业合作亦亟待解锁“趋向价值链高端环节”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一、探索合作的高质量模式,丰富“一国两制”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深港两地的产业合作模式从最初的深圳完成制造环节、香港完成服务环节地域分工所形成的“前店后厂”合作模式,演变到两地保持制造业与服务业合作,同时开展大规模的服务业的“多元合作”模式,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通过互补优化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香港回归25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深圳与香港产业合作的维度与层次不断提升、产业合作的平台与抓手不断充实、为合作设立的配套制度不断完善。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深港两地合作培育产业竞争优势提供了新的契机,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以及国家支持香港增效赋能对深港两地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发展理念为深港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新阶段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即探索一种地区合作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粤港澳大湾区将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大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共享发展和“一国两制”。可见,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正是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强调的创新驱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新增长动力、提高市场组织效率等思路,已在深港合作中展现出对“一国两制”实践的意义。以绿色金融为例,2021年10月,深圳市在香港成功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总发行规模为50亿元人民币,其中专项债券39亿元为经过香港品质保证局认证的绿色债券,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和水治理等项目。这是内地地方政府首次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也是内地地方政府首次赴港发行绿色债券,深港在绿色金融领域的这一合作,对于香港建设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制定大湾区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等,均有积极意义。
回顾港澳经济发展历程和粤港澳的经济合作进程可见,粤港澳三地的经济合作关系已由功能性整合转入制度性整合,地域分工合作模式已由垂直型转向水平型与垂直型有机结合。探索深港经济高质量合作模式,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在新发展阶段的模式,厘清经济合作中如何进一步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将有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并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研究提供具有“一国两制”特色的区域经济合作示范。
二、关注价值链高端环节,推进经济高质量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要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深港两地皆存在产业升级的需求,两地均已具备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的产业基础,深港两地经济高质量合作发展将有助于增强两地的企业对开展价值链高端环节合作的探索,例如,通过开拓新的合作领域与业务,促使产业合作更趋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深港两地依托高附加值业务环节的合作,将助推大湾区在全球价值链的位势提升。
以制造业生产为例,生产环节分解导致价值链区分,在微笑曲线中,研发和销售等环节所产生的附加值相对较高,而制造环节的附加值相对最低。但从全球产业变革发展趋势看,制造业始终是大国战略博弈的焦点,通过智能制造和技术改造抢占制造业的制高点,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之一。可见,价值链向高端延伸并不仅局限于服务业领域,制造业领域的科技制造环节同样具备高附加值。因此,深港两地的高质量合作亦可以向制造业领域延伸。
深港两地近年对科技制造均已做了积极准备,而提升科技创新对制造业领域的支撑作用正是深港两地目前共同面对的问题。深圳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近年来正推动本地的制造业实现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将深圳制造升级为深圳智造、深圳创造。今年6月以来,深圳连续出台多个产业政策,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中,提出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重点细分领域,以及8个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而香港近年来已初步形成了以科技为核心的再工业化发展新气象,“再工业化”呈现出成为香港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潜力。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的“再工业化资助计划”旨在协助企业转向高增值生产并逐步升级,意图推动各行各业的生产商在香港设立新智能生产线。当前,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被特区政府确定为适合“再工业化”发展的四大关键行业,其中生物医药行业表现最为突出。
结合深港两地近年的产业发展趋势和重点合作平台建设,如何善用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机遇,通过合作打造深港地区新的竞争优势,携手促进区域产业链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将是深圳与香港产业高质量合作发展亟待探索的新模式。
三、加快重大合作区建设,打造高质量合作示范
实践证明,重大合作平台对促进粤港澳融合发展、支持港澳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不仅是跨境融合发展制度的创新试验田,也是地区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央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的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在推动深港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深化改革创新试验,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发挥香港优势等方面,均有明确的建设方案与建设目标,承载着深圳与香港在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科创领域高质量合作示范引领的重任。
目前,在深港两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前海与河套两个合作区在创新要素跨境融通、科研成果跨境转化、人才培养、联合政策制定、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成效可圈可点。例如,前海合作区在《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的政策支持下,2021年在地港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56%,港资占实际使用外资超过90%;与香港11家工商协会展开合作,进一步完善了香港业界与前海合作交流的机制;推出制度创新成果75项、累计685项,新增全国复制推广7项、累计65项。又如,河套科技合作区从最初的1个科创产业空间,到2021年增长至6个;至2022年6月底,这些产业空间已成功落地超过140个高端科研项目,对接引入香港5所高校牵头的高端科研项目,建立了香港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器等6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吸引了具有港澳背景的团队超过500人;初步形成了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能源科技等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交流合作平台,以提升国际商事纠纷调解水平、保护合作区的科技创新成果,首批8个港澳知名仲裁机构已入驻办公。
推进重大平台高质量合作需要更具前瞻性、创新性、针对性、系统性的政策支持。今年7月7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创新若干支持措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创新若干支持措施》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支持港澳青年实习就业与创新创业资助计划》三大政策发布。以深港“联合政策包”为例,突显了深港两地政府力图通过“合作”推动的“双重”支持,在人、财、物及配套政策等方面实现深港政策全链条协同支持,以期令科研人员与科研机构在此能共享深港两地创新资源——根据“联合政策包”,合作区内的研发项目可同时申请深港双方的双重资助;深港两地将互相提供人才住房,让人才享受便利的通关和居留服务;在科创资源引进孵化方面,合作区在深港协同评审、孵化器协同运营等方面推行规则衔接的创新尝试。
科技创新产业是催生新发展动能的关键产业,现代服务业对产品附加值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前海与河套两大合作平台的高质量合作发展探索,不仅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发展赋能,助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也将为推进现代服务业跨境合作所需的政策体系与实施方案提供有益的示范经验。
教授简介
钟韵,研究员、博士生导师,beat365官方入口副院长,“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港澳经济、粤港澳合作、服务业与区域发展研究。